技术指南
Healthy联系我们
Contact us- 咨询热线:0871-62663515
- E-mail:1509277483@qq.com
- 公司办事处: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昙小路627号
- 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仁德街道办天河路25号
毛苕子的种植技术及其利用
毛苕子的种植技术及其利用
【植物别名】
毛苕子又称蓝花草、冬巢菜、长柔毛野豌豆。
毛苕子原产欧洲北部,我国40年代从美国引进,60年代又从苏联引进,主要分布在黄河、淮河、海河流域。仅苏北、皖北、鲁南,豫东一带就种有2000多万亩。是养畜、肥田,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草种。
毛苕子是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,播种后子叶不出土,茎叶由胚芽发育而成。根系发达,主根明显,入土深1~2米;侧根分枝多,密集分布在20~30厘米深土层中;根瘤扇形,姜形或鸡冠状,单株根瘤数50~100个。茎四棱中空,匍匐蔓生,长达2~3米,自然高度40~60厘米,基部有3~6个分枝节,每个分枝节有3~4个分枝,每株分枝20~30个,全株密生银灰色白茸毛;叶为偶数羽状复叶,每个复叶由狭长小叶5~10对组成,顶端有卷须3~5个。总状花序,每个花梗有小花10~30朵,聚生于花梗上部的一侧,花柱上部四周有长柔毛,花冠紫蓝色;花萼斜钟状,萼齿较长,有茸毛;雄蕊二体,九合一离;雌蕊一枚,柱头周缘有茸毛。荚果短矩形,两侧稍扁,长2~3厘米,宽0.6~1厘米,具不明显网脉,色淡黄,光滑、易爆裂,每荚含种子2~8粒;种子圆形,黑褐色,种脐色略淡,千粒重30~40克。
毛苕子是春性和冬性的过渡类型,但偏向冬性。与春箭舌豌豆比,它的生育期较长,开花期及成熟期约推迟半月。在云南以秋播为主。产草量和种子产量以秋播的较高。毛苕子的耐寒能力很强,植株生长期能忍耐-30℃的短期低温,种子发芽出苗的适宜气温为18~20℃,在此温度下播种后5~6天即可出苗,在气温10~15℃时播种后8~12天出苗,若在冬前气温5℃的条件下播种,只有部分出苗,在此气温下成株茎叶生长也基本停止,但仍嫩绿伸展,当气温稍有回升时,仍能继续生长。不耐夏季酷热,气温在20℃左右时,生长发育最快,气温超过30℃时,植株生长缓慢且细弱。耐干旱,能在土壤含水量8%的情况下生长,以土壤含水量在20~30%时生长最好。在10%以下时出苗困难,达20%时出苗迅速。大于40℃时出现渍害。不耐水淹,受水淹两天后有20%的植株死亡。对土壤要求严,喜砂土或砂质壤土,排水良好的粘土也能良好生长;在低温、积水土壤生长不良,适宜土壤pH值在6~8.5之间,但可以在pH值4.5~9.0范围内种植,在土壤含盐量0.2~0.3%时能正常生长,而在氯盐含量超过0.2%时难以立苗。耐瘠薄性也很强,在其他豆科牧草难以生长的盐碱地、贫瘠地上都能种植,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。对磷肥反应敏感,施用磷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。毛苕子白天从早到晚都开花,以14~18时开花数最多,夜间不开。开花顺序是由下而上,第一次分枝早于第二、三次分枝。每个花序从第一朵小花开放到最后一朵小花开放,约需3~5天;全花序第一天开花约占27.0%,第二天45.0%,第三天20.0%,第四天8.0%,第五天为0.5%;一个分枝从第一花序到最末一个花序开花,约需25天。开花虽多,但结荚率不高,结荚数占小花数的18~25%,幼荚脱落占结荚数的42~45%,成荚数占开花数的10~14%。毛苕子出苗后10~15天根部形成根瘤,开始固氮。根瘤生长量固氮作用强的时期为孕蕾期,单株有效根瘤数平均为70个,单株每分钟固氮376~544毫微克分子。
(一)饲用毛苕子青草产量高,草质柔软细嫩,叶多茎少,蛋白质、矿物质含量高,纤维素含量低,适口性好,畜禽喜食,是甘肃各类家畜,特别是猪、奶牛和鸡的夏秋季高蛋白、多汁青绿饲料和冬春季的优质青干草或草粉来源之一。一般亩产鲜草1000~2500千克。在定西旱作川区,土地肥力较好,雨水较多时,最高亩产鲜草可达2670千克,最低也在500千克以上,在有灌溉条件的天祝打柴沟亩产鲜草达2200~3300千克。毛苕子不但可以刈割青饲用,还可用以放牧,对各种畜禽都适宜,但在放牧牛、羊等反刍家畜时不能单一过量采食,防止发生膨胀病。在毛苕子与燕麦、高粱、玉米、谷子等混播草地上放牧奶牛,可显著提高产奶量。毛苕子一般亩产种子20~50千克,是畜禽高蛋白质精饲料。据云南农业大学草原系分析,开花期毛苕子全株干草分别含粗蛋白19.81%,粗脂肪1.366%,粗纤维27.61%,无氮浸出物43.253%,粗灰分7.961%,钙1.716%,磷0.3009%。(二)肥田毛苕子根系和根瘤能给土壤遗留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素肥料,改土肥田培肥地力,增产效果明显。根据河西武威地区试验测定,毛苕子压青1000千克鲜草,相当于1000千克硝酸铵,25千克标准过磷酸钙,60千克硫酸钾的肥效。压青后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0.15~0.40%,全氮增加0.012~0.032%,全磷增加0.01~0.03%;每亩压青1000~1500千克鲜草,可增产小麦40~100千克,不仅当年增产效果明显,而且对后作还有持续增产的作用。毛苕子也是在麦田套种、复种加入草田轮作的优良作物。(三)蜜源毛苕子花期长达30~45天,是良好的蜜源植物。蜜蜂酿蜜1千克,需从60~80万朵小花中采取蜜汁,1亩种子田约有小花2000万朵,可供酿造25千克蜂蜜的蜜源。据蜂农经验,每亩可放蜂4箱,每季可生产蜂蜜40~50千克。不仅增加经济收入,还可使种子田增加产量。(四)绿化保土毛苕子根群发达,枝叶茂密,叶深绿,花蓝紫而艳丽,庭院隙地与其他绿化植物配置种植,可绿化美化环境。坡地梁峁种植可保持水土。
(一)土壤与耕作毛苕子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性喜砂质、壤质中性土壤,也可在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、干旱贫瘠地种植。而不适宜在低凹潮湿或积水地种植。为了发挥丰产潜力,整地工作很重要,种子田应在上年前作收获后及时进行伏耕秋耕,在灌区进行冬季泡地,做好灭茬除草蓄水保墒工作,来年早春及时播种。复种时要边收前作,边整地播种。(二)施肥播种前在翻耕、整地的同时施足有机肥,每亩1500~2500千克,并每亩施入过磷酸钙25~50千克或磷二铵10~15千克为底肥,对牧草和种子生产均有良好效果,磷肥还能促进根瘤固氮作用。(三)播种种子田播种要用国家或省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Ⅰ级种子,饲料生产及绿肥地用Ⅲ级以上的各级种子均可。毛苕子种子的硬实率高,出苗率仅有40~60%,特别是新收种子硬实率更高,播种前应进行硬实处理,方法是用机械方法擦破种皮,或用温水浸泡24小时后再种。播种期:种子田,以早春或上年入冬时寄子播种,冬小麦种植区,也可于上年秋季播种,留苗过冬。收草或用作绿肥的,可早春、晚春、初夏或夏作收获后复种均可。播种量:种子田,单播每亩2~2.5千克,收草地每亩3~4千克,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比例为1:1或2:1(禾草2)。播种方法;种子田应单播、条播或穴播,条播行距40~50厘米;收草地可撒播或条播,行距为20~30厘米;播种后进行镇压。套复种的种子,应在播种前2~3天常用水浸种,水量以与种子齐平为宜,2~3小时翻动一次,待有50%左右的种子萌动时下种。播种深度一般2~3厘米,土壤湿润粘重宜浅,土壤干燥疏松宜深。(四)田间管理毛苕子幼苗生长缓慢,易受杂草危害,应及时中耕除草,加强护青管理工作。种子田切忌牲畜危害,中耕深度3~6厘米,进行2~3次。当植株生长封垅后,毛苕子可抑制杂草生长。毛苕子虽然抗旱耐瘠薄,但在干旱区适时灌水和追肥,对丰产还是重要的。在云南早春播种的,于5月底6月初灌头水,并适量追施氮肥,每亩施硝酸铵2.5~5千克,如生长繁茂,可不必追肥;6月下旬灌二水,7月中旬灌三水,一般全生育期灌三次即可。与小麦套种的,宜高茬收割小麦,留茬高度15~30厘米,麦收后立即灌水泡茬,并每亩追肥硝酸铵2.5千克,促进快速生长。在夏作收割后复种时,要抓紧时间抢收,边收割,边拉运,边整地下种;亦可在夏作收割后,立即撒种子,再用圆盘耙耙两遍,达到覆土,松土目的;播后及时灌水;待出苗后土壤适宜耕作时耙松表土。(五)收获利用毛苕子是无限花序,种子成熟很不一致,过于成熟易爆荚落粒,要掌握时机适时收割。当有70%的荚果变成暗褐色时即可收割,收割时间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,随割随运,晒干脱粒。毛苕子在分枝期,其鲜草多汁细嫩,营养价值高,但产量低;达结荚期时虽产量高,但纤维素含量增加,营养价值降低;用作青饲的可从分枝期到结荚期以前陆续分期连片刈割利用,但以初花期最佳。用于猪的青饲,在分枝期到开花前刈割。用于牛、马的青饲,在开花期到结荚期刈割。用于调制干草或草粉时,宜在盛花期刈割。如要利用再生草,须在分枝到孕蕾期刈割,留茬高度10厘米。若齐地面刈割或刈割过迟,则不能再生。如要刈牧兼用,可先行放牧再任其生长,再刈割或留种;或于花前刈割,利用再生草放牧,最后刈割或放牧第二次再生草。不论放牧或刈割青饲,在饲喂复胃家畜时要谨防得膨胀病,不能单一采食过量,最好与其他禾本科牧草掺合饲喂。用毛苕子籽实做精饲料时,因其含有生物碱或氢氰酸,也不宜长期单一饲喂。饲喂时需经过去毒处理,或与其他饲料搭配饲喂。去毒方法是将籽粒磨碎、浸泡、蒸煮、淘洗等都有效,最好选用氢氰酸含量低的品种栽培,作为饲料利用。用于绿肥的鲜草翻压量,一般水浇地每亩不超过1500~2000千克,旱作地每亩以1000~1500千克为度。高产田可将上半部刈割用作饲料,下半部翻压作肥料,或分开翻压利用。旱田要随翻随耱,不使晾垡跑墒,灌区翻后要灌水沤制。翻压后需要在短期内播种后作的,也需经过10~15天的沤制发酵,否则会因发酵使土壤缺氧和聚积有毒物质,影响后作正常生长。毛苕子还可与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大豆、油料等作物轮作,达到改土肥田的目的。
野豌豆葡萄孢赤斑病、野豌豆镰孢萎蔫病、野豌豆白粉病、野豌豆细菌性赤斑病
草原毛虫类、盲蝽类、蛴螬、苜蓿夜蛾、小麦皮蓟马、叶蝉类